星期一, 十月 16, 2006

《卜算子・咏梅》严蕊

  不是爱风尘, 似被前缘误。 花落花开自有时, 总赖东君主。

  去也终须去, 住也如何住? 待到山花插满头, 莫问奴归处。

  上次写到稼轩文人,在与稼轩之流同时的文人之中,还有一个奇女子,名叫严蕊。她是宋代台州(今浙江天台)的一个营妓。卷首这首风露清愁的词,很多人都不信,就是严蕊所写。

  严蕊字幼芳,很有才气,能诗善词,通古达今。有一年,大道学家朱熹巡视浙南,他和唐仲友(既陈亮词中所提到的唐与正)本来就有矛盾,为了打击唐仲友,搜集他的"罪状",就把严蕊抓了起来,严刑拷打,逼她招认与唐仲友有"不正当"的嗳昧关系。

  根据当时的法律,官员是不许嫖妓的。官员嫖妓,不算犯罪,但算"犯禁"。严蕊虽然备受鞭笞,饱尝夏楚,委顿狱中两个多月,几乎死去,却绝不屈服,更不招供。她在堂上据理反驳,从来不讲一句对唐仲友不利的话,朱熹也拿她没有办法。此案未结,不久朱熹却调走,提刑岳霖(字商卿)继任,怜她无辜受屈,也怜她的才气,决定释放她。

  这首著名的《卜算子》,就是严蕊在开释的堂上,当堂"援笔一挥而就",以明"志向"的一首愤青力作。

  这首词,写得凄测、忧伤,却有流光溢彩的艺术魅力,虽然有一丝淡淡的遁世的哀愁,但也具有反抗暴虐迫害的积极斗争精神。

  词中含蓄地控诉了官场暴虐的本来面目,伪道学、伪君子朱熹的无耻嘴脸,且不乏对自己悲凉、屈辱的身世的叹息、误入风尘的怨恨,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与向往--"酒好不惧巷子深",不久之后,这首震撼人心的《卜算子》,已经脍炙人口、尽人皆知了。

  随着这首词的传播,关于朱熹迫害唐仲友的故事也流传开来,最后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,为此朱熹很是狼狈,他还曾经写过一篇"奏章"为自己辩护清白。

  朱先生在奏章中如此说:唐仲友经常招严蕊弹唱侑酒。在某日的宴会上,唐仲友的亲戚"高宣教"写了这首《卜算子・咏梅――不是爱风尘》,由严蕊在筵上弹唱以助酒兴。──也就是说,这首词不是严蕊写的。

  关于严蕊作《卜算子・咏梅》词,宋代洪迈的《夷坚支志》、周密的《齐东野语》、邵桂子的《雪舟脞语》等书中都有记载,说她为文极有才气,为人很有骨气。《齐东野语》、《彤管遗编》、《古今女史》、《诗女史》以及清代徐九经的《词苑丛谈》中还都录有严蕊所作的另两首词《忆仙姿・道是梨花不是》和《鹊桥仙・碧梧初出》,风格和韵味,皆与《卜算子・咏梅》十分相似。

  说实在的,这首词的意境之美,在《宋词》中,也是上上之选――不但为前人喜欢,我以为,一定也会被后人所喜欢,记得曾有一次,与一些朋友说起《宋词》,我便力推此作,确实"力压全场",但是很怪,这首词却并没有入选《宋词三百首》,当然,这是"失选",选者的眼光有问题,而不是词的本身不好,这就如茅台不曾入选"中华十大名酒",那是因为没有可比性。

  前人周颐著《词学》,他主张"神致由性灵出",严蕊识字不多,但很聪明,所以,"无此性灵无此作",但是,仅有性灵,也不出艺术,还有有"愤",愤懑的愤,与此同例的,还有北朝时耶律金的那首名作《�壤沾ā贰�―"�壤沾ǎ�阴山下,天似穹窿,宠盖四野。"

  "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",这都是好例子。《�壤沾ā凡皇俏娜怂�作,而是愤青之作,这个耶律金,正是一个典型的愤青,他本是高欢手下的将领,高欢兵败,举坐不欢,耶律金长剑出鞘,账外,是风声雪涌,账内,是众意颓然,

  耶律金于且醉且舞之中,随口歌吟了《�壤沾ā罚�"高欢不觉泣下",值得庆幸的是,他给今天的我们,留下了这么动人,这么优秀的"乐府词歌",可见,艺术源于生活,源于愤青,只是,也要现在的我们,知道欣赏,在这方面,耶律金与严蕊,可以说都是值得推荐的古人。

  在中国历史上,每当遭遇大事,天下大乱,官场无能的内情,就会暴露无遗。一般人,实在没有路,还可以装傻,惟有愤青汲黯不服气,宁可砸锅卖铁,脑壳落地,他也不会牺牲自己的"道义"。

  ――题记

 
Google